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推广动态 > 行业动态

推广动态

Promotion dynamics

创新牧草栽培技术 为草原铺上四季“植物地膜”

来源:林草科技推广 时间:2022-06-02 10:51:05 阅读774 次

红原县草原秋播小黑麦 游明鸿摄


种子是作物的生命核心,育种直接关系到技术核心,而良种良法则是核心技术发挥效益的关键。“我们的新技术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在大幅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加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和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冬春季地表覆盖度,实现了草地的轮作。

“这在草原保护管理中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让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杜文华教授兴奋的新技术,就是甘肃农业大学小黑麦育种栽培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的“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和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一年两作饲草生产技术”。

我国草种长期依赖进口,打好草种业翻身仗就要先解决种业问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国家草食畜牧业优势区域、优质饲草的重要产区,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则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地区。哪种草,既具备地区产业优势,又能发挥生态功效?这给杜文华出了一个难题。

杜文华从2002年开始做(小)黑麦、红三叶、猫尾草的常规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她将牧草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率先在国内开展小黑麦抗锈病和红三叶抗白粉病QTL定位和功能分析研究,探寻到小黑麦抗锈病和红三叶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黑麦抗锈病和红三叶抗白粉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属间杂交,应用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育成的新物种,对杜文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按照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杜文华每年都要筛选优良亲本材料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每年都要将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再种到地里,然后观察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经过七八代选育出的新品系,还要经过鉴定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个新品种的选育往往需要10多年时间。她与科研团队选育的甘农系列小黑麦品种,干草产量亩均800—1200公斤,粗蛋白含量为11%—13%,干物质消化率为65%—75%,不仅抗寒、耐盐碱,而且抗条锈病,适宜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这对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草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

“育种是对人毅力的严峻考验。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育种在前期投入时间很长,需要耐心坚持,如果中间一个环节断了,前期的所有心血与付出都将功亏一篑。”杜文华说。在青藏高原试验小黑麦抗寒性过程中,杜文华看到大多数秋播小黑麦亲本材料因抗寒性差被冻死,仅有五六株幼苗存活下来,但这些幼苗却让她倍感欣慰。经过反复试验和深入研究,杜文华从中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抗寒亲本材料,并将其作为亲本用来培育新品种。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甘农2号小黑麦”,就是经过优异亲本杂交和后代选育培育的高产优质、抗寒、抗病牧草品种。

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在科技发展中的任何一点创新都需要敢为人先的志气和勇担大任的决心。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建植人工草地大多用禾本科的燕麦,春季播种,且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导致草产量下降,还易倒伏,影响动物生产性能,也关系到畜产品及乳产品的品质。杜文华充分发挥她选育的甘农系列小黑麦品种抗寒性强的优势,利用秋冬闲田,秋播小黑麦,冬春季覆盖地表,次年6月份收割,收割后再复种“小黑麦、箭筈豌豆”或“燕麦、箭筈豌豆”混播饲草,将传统的“一年一作”种植制度改写为“一年两作”,有效解决了人工草地重茬种植草产量下降的问题。将禾本科的小黑麦、燕麦与豆科作物的豌豆“有效混搭”后,混合饲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4%—16%,而且提高了土壤肥力。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一年两作”种植制度,改写了当地繁琐的“三年五作”种植制度。

杜文华说:“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生产技术对提高饲草产量、改善饲草品质和丰富种植区饲草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和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一年两作饲草生产技术有效缓解了青藏高寒草原冬季无草的问题,还能提高冬春季草原覆盖度,给草原铺上‘植物地膜’,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草地沙化风险,缓解草原鼠虫害问题。因此‘一年两作’ 技术在大幅提高单位面积草产量、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和青藏高寒牧区冬春季地表的覆盖度,从而达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王辰

分享到
4168338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