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成果
Promotion results
高效丰产西南桦×高阿丁枫培育技术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及应用领域
(一)混交林营造技术 采用非均匀密度控制开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与高阿丁枫(Altingia excels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及高阿丁枫与杉木的混交林营造,解决纯林树种单一而引起的森林健康和林地退化等问题;同时,应用非均匀密度的行距可变性特征,实现传统密度较难实施的混交林营建及混交匹配性程度较低树种间的混交。
(二)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长短收益相结合的技术 非均匀密度控制下,长轮伐期的西南桦与短轮伐期的杉木混交,利用杉木适宜庇荫生境中生长良好、可萌发更新等生物学特性,及西南桦树冠稀疏、林下透光良好、枯落物易于分解的特性,实现杉木轮伐3次后采伐西南桦大径材的目标。其一,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也解决杉木纯林造成林地退化的问题;其二,杉木的短轮伐期可持续的收获,解决西南桦大径材投资长的问题。此外,项目还根据适地适树的理论,基于造林地的生境变化,选择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和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分别营造于沟谷和山脊,为多树种和多效益的林地经营进行示范。
(三)西南桦、旱冬瓜和高阿丁枫的无性扦插繁殖 阔叶树种实生繁殖的苗木造林后林木分化严重,因此,项目开展了西南桦、旱冬瓜和高阿丁枫的无性扦插繁殖,生根率最高分别达40%、50%和50%,为这些树种发展无性系林业奠定了基础。本技术不仅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非均匀密度控制造林突破了传统造林株行距的二维控制模式为三维可调,在混交林营造,甚至景观生态的构建等方面,属全新的技术和视野范畴;(二)在非均匀密度控制的前提下,选择长短轮伐期树种进行混交,解决因人工林经营周期长和一次性收获而导致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
三、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发表科技论文7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已有研究指出,20年生和25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的木材产值分别可达2.08和4.50万元/亩,静态的投入产出比高达23.8:1和51.4:1,效益极为可观。如混交短周期的杉木或增加林下经济作物,产值则更为可观。本项目技术一旦被推广应用,必将促进西南桦人工林的发展,并获得较好的发展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