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培训 > 培训动态

技术培训

Technical training

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大理白族自治州林业局 尹正权)

来源:云南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网 时间:2018-05-22 11:51:42 阅读1207 次

        2018年5月7日至5月15日,在省林业厅、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很荣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云南林业技术推广系统干部综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这次培训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有专家教授课堂讲授、有学员交流发言、有实地观摩学习等;二是每天的课程都不一样,你讲生态文明,我讲情绪管理;你讲世界格局,我讲产业转型;你讲物联网,我讲十九大;你讲干部风险,我讲国学智慧;你讲小镇建设,我讲乡村振兴。各讲各理,各有千秋,但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色彩斑斓,目不暇接;三是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微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对外战略布局、互联网+林业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和林业信息化及其应用、十九大精神解读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领导干部法律风险防范与规范化建设、特色小镇功能集聚文化挖掘与品牌建设、乡村振兴—中国美丽乡村“安吉模式”解读等知识,名师们的讲授深入浅出,不但有理论知识而且又联系实际,既有知识性更有实用性,收获颇丰,获益匪浅。走进浙江大学校区,幽静的浙江大学校区无处不体现着其“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自各行业的研修、培训班学员络绎不绝,很多学生在树荫下勤奋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感染了我,美丽的杭州,求是的浙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回顾这7天美好的“加油充电”,感慨万千,既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在彼此沟通中,增长了见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和思考:

        一、学有所获
       这期培训班以理论培训、学习交流、参观调研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致力于提高林业技术推广系统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我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一个领会”、“两个认清”、“三个提升”上。
       “一个领会”:领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生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两个认清”:一是进一步认清了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加速林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推进生态建设提质增效、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由于林业在生态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用途,同时也作为建设阶段的承担者,因此,为了进一步促使生态林业得到不断的发展,需要对林业加大技术推广工作的力度。二是进一步认清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对照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我从思想认识、工作态度、纪律作风、业务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查摆,认清了自己的差距,找出了自己的“短板”,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个提升”:就是提升了说话、写作、办事的三种能力。一是提升“开口能说”的能力,练好嘴上功夫,言之有理、参之有道、讲之有方,培养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沟通交流;培养用聊天式、平和的语气与同事交心谈心;培养用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向广大山区群众宣传推广先进林业技术的能力。二是提升“提笔能写”的能力,时刻保持“思”的状态、“学”的劲头、“勤”的状态,想好点子、搭好架子、用好例子、练好句子,下笔如有神。三是提升“遇事能办”的能力,开动脑筋勤想事,认真细致会干事,豁达大度能装事,留心观察善记事,立足做小事、立身做好事,打造成功的办事心态,历练优秀的办事品质,塑造沉稳干练的办事形象。
       二、学有所思
      在浙江杭州7天的学习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在课堂学习、现场教学及生活中,杭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深的印象,我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从老师精彩的课堂上,我们获得了知识。在考察中,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其中“新”、“高”、“快”三个字是我最深刻的感受。
      (一)呈现一个“新”字。一是思想观念新。浙江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人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贫苦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十分勤劳,善于学习,甘于吃苦,他们无所顾忌,敢试敢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如温州的许多事情,在中国是首创的,第一个兴建城乡小商品专业市场,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二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新。规划建设了以钱江新城、西湖文化广场、钱江世纪公园,沿江大道、西溪湿地、日月同辉广场,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等城市精品工程,体现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造型别致的单体和群体建筑为点缀,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创造融山光水色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和风格。三是培训知识全面丰富,教授思想新。学习期间,一方面聆听了知名教授们的授课。课堂上, 教授们渊博的知识、全新的观念、精湛的学术、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我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微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对外战略布局》、《互联网+林业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和林业信息化及其应用》、《十九大精神解读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领导干部法律风险防范与规范化建设》、《特色小镇功能集聚文化挖掘与品牌建设》、《乡村振兴—中国美丽乡村“安吉模式”解读》等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参观了杭州万事利集团、安吉余村、天子岭生态公园、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叶基地之中的外桐坞村。
       (二)呈现一个“高”字。一是是绿化水平高。杭州市按照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精取胜,地、树、花、草综合造景,街路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特别是随着清水绿带工程的实施,沿江两岸在绿化建设上创精品、上档次,成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路,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和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二是公民思想素质高。在此亲身经历的三件事,令我对杭州市民的素质品德肃然起敬。刚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学员在浙江大学门口过斑马线时,看到一辆汽车驶来,就停住脚步,但是汽车也主动停下,并先让我们走过马路后,才启动车子。一次坐公交,公交车刚好行驶到斑马线前,这时候另一侧有位老太太(旁人搀扶着走,很慢)开始过马路,公交车就停在了斑马线前,然后看着老太太一步一步慢慢过了马路。自己在很多个城市乘过公共交通工具,感觉让座比较普遍和多的就是杭州。
      (三)呈现一个“快”字。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浙江是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之一,2017年,浙江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9亿元,分别增长2.8%、7.0%和8.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0%。人均GDP为9205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634美元),增长6.6%。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7万元/人,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提高6.9%。全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1%。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6.7%,占GDP的9.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利润总额2202亿元,增长21.4%。杭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1亿元,占GDP的60.2%。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浙江经济。二是特色小镇促进高端要素进一步集聚。浙江省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全省形成2个省级特色小镇、106个省级创建小镇、64个省级培育小镇的梯度建设格局,集聚大批创业创新人才。前三季度,106个创建小镇投资1155亿元,镇均10.9亿元,同比增长11.2%。特色小镇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纳入调查的91个特色小镇共有世界500强企业51家,国内500强企业8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5家。有高中级职称人员1433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24人,省级“千人计划”人才339人,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2877项,省级及以上品牌产品(名牌、商标、商号、产品)335个,提升了小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整合能力。
       三、学有所用 
  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能力和信心。特别是学校安排参观了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走近美丽乡村,能体验到江南水乡之美,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小桥古树,庭院老屋,石径通幽,村庄散落;能享受其洁净环境,山峦青翠,溪流清澈,空气清新,基础配套,院落精致,人居和谐;可阅读其厚重人文,宗祠文化,名人经典,书屋礼堂,村歌村约,家训家风,诗词歌赋,历史荟萃;能触摸其欣荣产业,特色竹业,精品农庄,乡村旅游(度假),风情小镇,商贸服务,生活体验,等等。每到一处都让自己视野开阔,思维萌动,痴醉留恋,感慨万千。
学有所用的启示:对比安吉模式,思之大理发展,倍觉差距明显,任重道远,大理应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安吉模式,在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安吉以一个非常普通的山区县域,在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方面,做到堪称卓越的程度,很有意义。所谓文明,生态文明,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虽然在不同的县域,生态文明的契合点及发展途径是不会一致的,但是必然有其共性。对于“安吉模式”应该全面、系统地来看待和认识,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理念。
       大理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打造“宜居乡村、宜业乡村、宜游乡村、均衡乡村、和谐乡村”的目标,按照《大理州“十三五”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加快构建“1+10+2”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即:夯实高原粮仓,壮大烟草、核桃、畜牧、蔬菜、特色水果、生物药业、薯类、蚕桑、高山生态茶和花卉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淡水渔业两大新兴产业;按照“两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即:建设100万亩洱海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100万亩高原盆坝现代农业示范区、1000万亩山地林畜茶果药生态产业带;围绕“一定位四打造”发展目标,即:以构建云南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区域中心为定位,着力打造滇西绿色农产品聚集中心、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绿色农产品重大产业基地及绿色农产品对外辐射中心,把大理建设成为全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滇西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大理州农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愚以为,欲为美丽乡村建设,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规划先行,尊重自然,做强产业,做优品质,提升素质,长效发展。建设美丽大理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找准自己的差距,认识不足,常思考发展为谁,为谁发展?惟明宗旨,革思想转观念,方能务实而为,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在工作决策和建设推进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环境保护;坚持夯实基础,突出宜居宜业;坚持文化传承,突出文明建设;坚持产业先导,突出致富群众;坚持分类推进,突出示范带动。  
分享到
4168338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