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培训 > 技术手册

技术培训

Technical training

林下绿竹笋形态生活习性

来源:中国林下经济网 时间:2021-02-01 17:17:38 阅读1316 次

绿竹(Deruirocalamopsis oldharni)属禾本科,是亚热带优良速生的笋用丛生竹,,是我国南方目前重要的栽培竹种之一。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尤其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和栽植,并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良好的栽培习惯。从目前的种植情况看,绿竹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湾,广西、云南、广东、海南也有分布,江西、重庆、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县(市)亦有引种。绿竹的经济价值很高,产笋期长,年产等天数可扶120 -180天!产量高-每公顷产等量可tk 12-18t-绿竹笤巾,叫马蹄笤—闵形状似马蹄而得名。绿竹笋味鲜美、质地脆嫩、清甜爽口、清凉解暑。绿竹笋还具有降压、降脂、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是夏、秋季的上好菜肴。绿竹笋的食用除清炖、清炒、卤制等鲜煮外,还可加工制成笋干、罐头、即食笋丝等产品,这些加工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栽培绿竹还对保持水土具有生态意义。

常见术语和定义秆基:秆基指竹秆人土生根部分。秆基是由数节至数十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上着生大型芽。秆基为秆的基部,是秆的地下部分,秆基一般不包括根系、秆柄。

秆柄(笋柄):秆柄指竹秆与母竹相连的部分,细小、短缩,不生根。当笋尚未成长为 竹秆时,这部分称为笋柄。秆柄是绿竹个体与个体之间(即一株竹与另一株竹之间)相互联系上的唯一连接点,起着不同个体之间(包括竹与竹、笋与竹之间)营养运输的通道作用和 协调作用。

笋芽(笋目):秆基两侧(沿枝条方向)互生着两列大型芽,称为笋芽。笋芽(笋目)初 始阶段如眼睛状,因此又叫芽眼。着生于秆基部位,可萌发为竹笋的笋芽,也称笋目。笋芽互生排列在秆基两侧,从基部自下而上,第一个笋芽(笋目)称头芽(头目),第二个笋 芽称二芽(二目),以此类推,最上一个称尾芽(尾目)。不能发育的笋芽称虚芽或虚目。

二水笋:指早期采收竹笋后的笋莞上当年再次萌发出的竹笋。

晒头(晒目):指清明节前,将秆基周围的土壤扒开,即将竹丛内的土壤挖离,使秆基 上的笋芽、根系暴露在空气中,以提早长笋、提高产量。晒头亦称为“晒目”“扒头”“扒头晒目”。

丛: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联系的植株,其群体称为丛。

丛立竹数:竹丛所拥有的立竹数量称为丛立竹数。

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土地内所拥有的竹丛数量。绿竹为丛生竹,每丛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单元。丛密度是反映绿竹林林分状况的指标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大的指导 意义。

株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土地内所拥有的竹子单株数量。绿竹林虽然以丛为单元,但单 株数量是竹子生长空间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株密度是反映竹林状况的指标之一。

2.形态特征

绿竹的地下茎为合轴从生型,其地下部分由秆柄、秆基、秆基上的芽(笋目)及根组成。

秆柄是竹秆的最下部分,与母竹的秆基相连。绿竹秆柄由8~18个短缩的节组成,木质化程度高,不生根,不发芽,长7一14cm,俗称“螺丝钉”。秆柄的外面,多宿存有硬脆 的算,呈鳞片状。绿竹箨的箨耳小,边缘有弯曲茸毛;箨舌高1~6mm,撑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为黄色或绿黄色,有的幼时背部生淡棕色的稀疏短毛。由于竹子的开花现象难以遇见,因此目前主要根据筹的形态来区分竹种,即I Al'}E的形态是竹子分类的重要依据 之一。



秆的基部节间短缩而粗大,一般由6一10个节组成,每节长1.0一1. 5cm,节倾斜,节 间两侧不等长。绿竹秆基每节着生一芽,芽外包裹着鳞片。笋由笋芽萌发生长而成。不同 秆基上的芽数量不一,通常为4-10个,大多数为6-7个。杆基各节密集着生许多根,每节根的数量从10余条到100余条不等:根上长有根毛,但根不着土壤时不长根毛,绿竹的根系起着吸收水分及矿物质的作用,并合成部分有机物,同时贮存地上部分的同化产物。根系还担负着地上部分庞大树冠的支持、固定作用。

绿竹的秆茎(秆)由数节组成,每节有2环,节内有一个饱满的芽,成竹的枝条是由此芽抽生面成的。每个节上的饱满芽是由多个芽组成的,因有的芽很小,而且是由同一个鳞片包裹的,所以看起来像只有一个芽。

绿竹的秆形圆而中空,于地上部10节左右开始出现分枝。秆茎高6一10m,直径大小一般4-6cm,大的有9cm。新种下的母竹长出的新竹,秆径较小,仅1 - 3cm。绿竹秆茎的秆重7一l0kgo秆茎的色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绿色变黄绿色,一年生(当年)的秆色为青绿色,二年生的秆色为深绿色,三年生的秆色为黄绿色。

3.生态习性

(1)气候条件

绿竹的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7. 5℃,月平均气温,7. 5℃,极端低温>-5℃,年平均降水量> 1500mm。当气温>15℃时,绿竹开始生长,在25℃左右生长最佳。当土壤温度>21℃时,绿竹的笋芽开始生长;土壤温度<21℃时,笋芽停止生长。当气温<1℃时,绿竹发生寒害;<-3℃时,叶片受冻;<-5℃时,枝秆受冻。气温降低的幅度、速度,低温的持续时长,以及降温时空气的湿度等其他气象条件,对绿竹冻害程度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绿竹,其抗寒能力有差异。不同的绿竹年龄及不同的栽培状况,其抗寒能力亦有所差异,如一年生竹抗寒能力小于二年生竹,二年生竹抗寒能力小于三年生竹;同为一年生绿竹,更早时间的成竹比更迟时间的成竹抗寒性更好。总而言之,年龄 (时间)越老越抗寒,生长健壮的植株抗寒能力大于生长较差的植株。

(2)土壤条件

绿竹喜欢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冲积土、壤土、砂壤土,要求酸性至中性土壤, 即土壤酸碱度为pH 4.5-7. 0。在江河两岸、沙洲、山谷、山脚、山腹地带、房前屋后等 均可生长,其中山地以南向、东向、东南向为好。绿竹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沿海滩涂可以选择性种植。

土壤疏松与否对绿竹的生长影响程度较大。在绿竹产区,人们选择绿竹林地时,一般首先选择江河两岸,除了考虑水分因素外,主要考虑的是土壤疏松因素。早先人们栽培绿竹,经营水平粗放,很少施肥,但是种植在江河两岸的绿竹生长良好,依然植株高大、枝叶茂盛;在绿竹产区可见许多绿竹被种植在农户房屋前的堆积土上,堆积土绝大部分为建房时被废弃的土壤,这种土壤往往肥力低、结构差,但绿竹也能生长良好。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土壤的疏松度对绿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3)引种范围

综合各地绿竹的生长表现情况,引种绿竹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气温,而气温中最关键的因子是月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我国有许多地区不适宜发展绿竹,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月平均气温较低。绿竹在年平均气温≥18℃、月平均气温≥8 ℃、极端低温≥-3℃的地区种植表现良好,可以广泛引种栽培;而在年平均气温<17. 5℃、月平均气温<7. 5℃、极端低温<-6℃的地区,引种绿竹要通过试验观察或驯化后才能推广。

分享到
416833834@qq.com